笔趣阁 - 历史小说 - 武唐春在线阅读 - 第四十六章 特别的暗示

第四十六章 特别的暗示

        得了裴行俭的这样赏识,还有更亲近的表示,李晨的心情更是大好,再次对青海的情况发表了一大通的看法。当然他也不忘记对李世民的和亲政策,对文成公主的下嫁又狠狠地批驳了一番。

        除了上次说过的那些外,他还对文成公主本人批判了一番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文成公主这样一个我大唐嫁出去的宗室女,竟然助吐蕃对付我大唐,裴伯父,据小侄所知,文成公主此去吐蕃二三十年间,为吐蕃的强盛做了很多的贡献,正是她所作的贡献,使得吐蕃国力、军力大增,再转尔与我大唐对抗,而文成公主却没利用其在吐蕃国内巨大的影响力,阻止战争,反而为吐蕃军队的征战出谋划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文成公主入吐蕃后,亲自教习吐蕃人耕种、纺织等技术。大唐先进的耕种、制造技术及其他工艺在吐蕃国内生根发芽。这些技术的传授,还有书籍、种子和工匠的作用,使得短短几年内吐蕃的各种生产技术得到大幅的提升,促使其国力大增。

        随着国力的提升,吐蕃的军力也越来越强大,成为我大唐最大的敌患,最终酿成悲剧,吐蕃成了大唐最强大的敌人。

        文成公主在吐蕃国内影响力非常大,但她却并没有阻止吐蕃入侵我大唐,在吐蕃与我大唐进入战争状态的时候,还派人到长安来,向我大唐皇帝再次提出和亲。

        可以说,这个女人在嫁入吐蕃,成为弃宗弄赞的女人后,心思全改变,再不会为我大唐考虑。

        宣泄是在不知不觉间开始,说到义愤填膺处,李晨甚至丝毫没去顾及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位三品职的大唐高官,差不多把面前这个人当成了以前的同学、朋友,尽情、随意地发泄,说完后有一种早已淋漓的感觉!

        后世时候官方的历史教科书上极力称赞文成公主入藏,说这次和亲极大地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。这真是睁眼说瞎话,从历史记载中大唐与吐蕃之间近百年的纷争,数十万大唐军民因吐蕃人的入侵而亡中就可以知道,这是非常荒谬的理论,可以用汉奸论调来形容,根本没从当时的中国人----唐朝人角度去想,也不把当时的唐人当中国人!

        那时候大唐与吐蕃是两个国家,相互间的争斗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,与后世时候中国与小日本之间的纷争是一样的,是你死我活的争斗,国与国之间的生死战斗,不是什么狗屁的民族大融合!

        民族大融合,不是要汉人付出血与生命的代价的!

        唐朝时候,中国人的主持就是汉人,其他都是胡夷。作为中国人,就要从那时候中国人基本都是汉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的,要站在当时的历史角度做出定论的。不能说千多年后,吐蕃的后人变成了五十六民族的一部分,就把千多年以前与汉人的争斗都归到民族间的争斗,什么“兄弟”间的矛盾。

        试想,要是很多年后,世界大同了,大和民族也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,那十几年的抗日战争就可以完全无视了?那些为国家、为民族而战的人,就不是英雄,而成为阻碍民族大融合的“罪人”了?

        这是何等荒谬的理论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这种理论在李晨生活的后世还是有一定市场,甚至连官方都有这样的论调,像岳飞、文天祥那样已经被认定的近千年的民族英雄,都要被请下民族英雄的序列,甚至成了阻碍民族大融合的罪人,秦桧那样的投降派,才是历史的功臣。

        还有,某些人竟然把金兀术那类的人,都拉到民族英雄的序列中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样的人,真应该让他们穿越到唐朝或者宋朝去,用他们的鲜血,去民族融合一下,让他们的家人,被异族凌辱一下,看他们还会不会这么说。

        裴行俭听的很认真,也很震撼,他没想到,李晨说着说着会这么激动,有点情绪不受控制一样。在李晨终于暂时停下了话后,他忍不住提醒了一句:“晓阳,这些话你可以与我说,但希望你不要与其他人说,现在朝堂上的是非多,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因言获罪,你应该明白我话中意思的!”

        先皇太英明了,几乎没什么事可以让人诟病,先皇的英明让人不敢去置疑文成公主和亲这件事,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在这带事上这么明言指责他。何况有李晨这种想法的人并不多。许多人对吐蕃人很仇恨,但并没有归罪于先皇许嫁文成公主的举动让吐蕃人强大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李晨到处嚷嚷这样的论调,说不定会惹来麻烦事。

        裴行俭已经打算好了,什么时候领李晨进宫,面见一下皇帝,让李晨在皇帝面前表述一番论调。只要能得皇帝的青睐,那得到重用是自然而然的事。但要是李晨在皇帝面前也是这样说,那非常得不到重用,甚至可能惹恼皇帝,吃不了兜着走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多谢裴伯父的提醒!”李晨也有点清醒过来,赶紧起身作礼:“小侄不懂规矩,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了,还请裴伯父不要见怪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某自然不会怪你,某还很欣赏你的直爽与豪情,这是有血性的汉子才会有的。某只是惊叹于你有这番言论,有这般想法而已!”裴行俭抚着胡须,呵呵笑道:“晓阳,某想问你,这些都是你自己的观点,还是你师父的观点?或者是其他人所教?”

        李晨愣了一下,也马上老实回答:“是我自己的观点!在我知道这些事后,自己总结出来的结论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有这般头脑,真的很不简单,”越与李晨交谈,裴行俭越觉得惊叹,忍不住再次当面称赞,“真是有志不在年高,想必你再得到一些指教,会越加的出色,我真的想收你为徒了,哈哈!”

        裴行俭这是试探,想看看李晨在面对他这般示好时候,会怎么表示,当然他也确实想收李晨为徒。

        听了这话后,李晨犹豫了一下,最终还是说道:“能拜入裴伯父门下,天下任何人都会觉得荣幸。不过,我的恩师刚刚去逝不到半年,我依他遗嘱,虽然不需要为他守孝,但我也不能马上就拜别人为师。裴伯父的好意,我心领了,一切待以后再说吧!”

        李晨这话,还是挺让裴行俭满意的,他脸上绽出了笑容,也没再在这事上问什么,而是再问了李晨另外一个话题:“晓阳,你很反对和亲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那是当然!”李晨没犹豫就承认了,并马上解释,“裴伯父,我是这么想的,大唐的安危,边关的稳定,是靠无数热血将士奋力拼杀,击败敌人而换来的,而不是依靠送女人和亲而得,因此任何时候,我都反对送女人和亲,以此换来和平。进攻是最好的防守,只有将敌人,或者潜在的敌人全消灭,和平才会降临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说着李晨以非常凝重的口气,将一首突然间想到的诗念了出来:“当年遗恨叹昭君,玉貌冰肤染胡尘。边塞未安嫔侮虏,朝廷何事拜功臣?朝云鹤唳天山外,残日猿悲黑水滨,十里东风青冢道,落花犹似汉宫春!要以送女人和亲的方式换取边关的和平,任何一名热血男儿,都是不愿意忍受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晨的豪情再次让裴行俭惊叹,对李晨的好感,也更进了一步。他隐隐从李晨的身上,看到自己年轻时候的样子。自己年轻时候,也是这样充满豪情,对看不惯的事充满激愤的。只是裴行俭希望李晨不要把对青海之事,对文成公主下嫁和亲这事的看法,到处乱说。

        因此他再提醒了一句,李晨自然满口答应。

        裴行俭也想到了另外一事,想了下后,还是对李晨说了:“晓阳,以李中书令为洮河道安抚大使这事,前些日子朝中争论非常激烈,但陛下表示了意见后,虽然还有朝臣上奏表示这样不妥当,但陛下已经这样说,并且昨天诏令已下,事情没有改变的可能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啊?!这么快?”

        裴行俭瞄了眼满是惊愕的李晨,又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,“除非出现特别情况,比如出征的将领得了重病,或者因一些原因亡故。就如原本主持青海事务的凉州都督郑仁泰将军。大军将要出征的时候,他突然病亡,朝廷只能暂时罢了兵事,并改任他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裴行俭的话让李晨心里忍不住又打了个激灵,刚刚有过的念头,瞬间浮了上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裴行俭不会是在暗示什么吧?”李晨心里暗忖。但他却不动声色,只是附和了一句:“原来如此,看来我大唐真的要一个文弱书生去领十几万军队,去和吐蕃人作战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或许李中书令会让给所有人带来惊喜!”裴行俭慢悠悠地喝着茶,声音淡淡地说道:“刘相公原本也是一介文臣,呵呵,某也是,这不,现在都可以归到武将序列中,有时候,身处其位,可能就会表现其能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但愿.天佑我大唐,”李晨干巴巴地说了一句,又闷声说了句:“我还是持前些天的观点,这场战,我大唐军队的主帅,裴伯父你是最好的人选!”

        <img  alt=""  src="  cj./picture/20150408_194811.jpg"  />

        书中已有黄金屋,扫码更有大惊喜。

        马上打开微信,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公众号“”,

        添加关注,轻松拿下!</p>